发布时间:2025-07-04 点此:2次
为了“吃瓜”,记者起了个大早,打着哈欠,坐上哈尔滨直达齐齐哈尔的动车时,心里不由得犯起了这样的嘀咕。
一个半小时后下了动车,转坐大巴车直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越往乡间深处走,车窗外的大片高秆作物越是郁郁葱葱。这份盎然的生机一扫赶路人的倦意,却又加深了一层疑问:这里真有瓜田?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车子驶进梅里斯镇的梅里斯村,一大片瓜田映入眼帘,几位瓜农正在田间摘瓜,瓜田边上,一位操着北京话的商人模样的男士,正熟练地将一筐筐香瓜过秤、装车。
“对啊,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驻点,现在每天都有大约13000斤的香瓜从这运往北京。”北京商人答。
“反响很好的,有很多回头客,口感甜脆、果型周正、果个适中、绿色种植,这些就是黑龙江薄皮甜瓜的最好的招牌!”
薄皮甜瓜,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香瓜,它与西瓜合称为“西甜瓜”,一起成为助力黑龙江“甜蜜事业”的实力担当。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我省保护地西甜瓜的重要产区,每年的7月到9月,都有大量的瓜果销往省内外。
“今天已经运走4辆货车的瓜了!”皮肤晒得黝黑的朱洪锁是种了20年瓜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种了约70亩香瓜,管理得当的线斤。
朱洪锁说,当年刚种瓜时产量只有4000斤,如今产量提升的秘诀就是品种选择好、田间管理好、绿色防控好,而这些都离不开一群远道而来的专家团。
在当日举办的黑龙江省保护地西甜瓜高效生产观摩会上,这群来自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下称国家西甜瓜体系)和黑龙江省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下称省西甜瓜体系)的专家中,有一些从湖北、北京等地专程前来,且是多年多次前来,为黑龙江西甜瓜生产把脉开方。
华中农业大学别之龙教授告诉瓜农“好苗一半收”,运用西甜瓜集约化育苗技术,可以使育苗更加整齐一致,节省成本的同时减少病害发生风险,此外精心选择的基质适合长距离运输,利于西甜瓜育苗的规模化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景超副研究员在得知我省部分瓜田出现红蜘蛛虫害后,提出了“以虫治虫”的方法,通过在瓜田中释放红蜘蛛的天敌捕食螨,既消灭了红蜘蛛又不会影响瓜田产量。
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棚室中,60余种西瓜和甜瓜长势喜人,一块块悬挂整齐的铭牌标明了它们“师出何方”: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浙江大学……
国家西甜瓜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省西甜瓜体系首席专家王喜庆介绍,体系通过与省内西甜瓜主产区合作,引进全国各地育种单位的优质抗病丰产耐运西甜瓜新品种(品系)进行示范推广,通过早春抗逆抗病品种推广引领产业品种更新换代,配套绿色、高效、简约化的栽培技术生产出优质西甜瓜产品。未来,体系将继续优化良种良法融合,促进瓜农增产增收,助力西甜瓜产业发展。
从湖北教授的技术,到北京商人的订单,从“以虫治虫”的生态智慧,到全国良种的香飘龙江,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从来不只是甜瓜,更藏着一群人为更多人的“一口甜蜜”而奔赴千里的热忱。
相关推荐